|  返回首页

 

山东省淄博市社:推进村社共建 助力富民强村
发布时间: 2018-01-03 【字体: 来源:省社网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山东省淄博市供销社积极发挥经营网络优势和村级组织政治优势,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着力推进供销社、专业社与村集体合作共建,取得了农民脱贫致富、村集体增加收入、供销社加快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强化措施抓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社共建工作的通知》,通过召开供销社村社共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各区县党委政府均出台推进供销社与村集体合作共建的意见,对村社共建工作作出要求部署,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为推动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实施人才队伍共建。坚持开放办社,积极促进供销社基层组织与村两委成员、农村能人等的人才交流,交叉任职干部累计达46人,其中供销社到“村两委”任职11人,“村两委”到供销社任职35人,初步实现了人才公用、资源共享。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全系统共实施合作社、市场、超市、农产品基地等各类共建项目1430个,争取省社村社共建示范点项目扶持资金80万元,有力促进了村社共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因地制宜抓共建。一是“三位一体”共建。着力构建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经营服务新机制,形成共建合力。2017年,博山供销系统村社共建村庄达到10个,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45个,参股入股联合社3个,总注册资金1亿余元,其中供销社出资4453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1%,专业社入社农民3246户,交叉任职6人,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村社共建取得新突破。二是“第一书记”共建。2017年以来,全系统5名“第一书记”,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用品超市、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13个,总投资近1000万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余元,助农增收60万元,有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脱贫致富。市供销社“第一书记”立足沂源县西五陡村中草药、小米种植特色产业,组织农民注册成立五里沟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加入供销社主办的旭鑫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生产,开拓销路。三是特色产业共建。全市系统紧紧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积极开展超市下乡、农资直供、统防统治、加工储藏、冷链物流、乡村旅游等项目共建,走出了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新路子。桓台县新城细毛山药专业合作社发展入社社员220户,带动周边村庄山药种植户发展到1200户,山药种植面积发展到3600亩,年加工、销售山药5500吨,助农增收2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四是项目合作共建。全市供销社通过与村集体联合合作,已共建农民合作社项目38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287个、为农服务中心45个,市内外大田作物年规模化服务能力200万亩以上,村社共建水平不断提升。沂源县沂冠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耿庄、富家庄、社庄等6个村合作共建SOD富士高档果品示范基地1500亩,带动果农发展高档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推进果品生产服务规模化,年增加村集体收益12万元,项目带动成效明显。
 
    三、富民强村求实效。一是着力促进扶贫攻坚。近年来,全市供销社行业扶贫工作中通过合作社帮扶的达到2651人,村社共建帮扶352人,成为助力扶贫攻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博山聂家峪童佳樱桃专业社承接扶贫项目资金103万元,建设餐饮住宿区500平方米,建成50亩大樱桃冬棚,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已为全村171名贫困人口发放项目收益资金人均500元,村集体年可增加收入5.2万元。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沂源县供销社依托永青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石桥镇葛庄、马庄、石桥村流转托管土地260亩,建设冬暖日光大棚近5万平方米,年产花卉1000余万株,产值达1300余万元,帮助农民社员增收60万元,3个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6万元。高青县田镇供销社与花沟镇大庄村合作共建雨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玫瑰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亩,合作社每收购1斤玫瑰返还村委会组织劳务费0.3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村集体增收有了新渠道。三是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全系统通过扎实开展村社共建,在促进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同时,供销社自身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博山区池上供销社与博山池埠、戴家等村合作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80余亩,在韩国注册成立“中韩桔缘农产株式会社”,建设出菇大棚23个,年产香菇菌棒100万支,产品远销韩国、美国、日本,年销售收入达2300万元;与池埠村共同成立淄河源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租赁村敬老院、村民闲置房屋等设施,托管村民闲置房屋,开展乡村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年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0万元,为农服务规模和水平再上新台阶。